2021年8月31日,“中国公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评级500强·2020” 由京领新国际正式发布。
本榜单以客观数据为基础,从国际化教育、国际化科研、国际化合作、国际化奖项四个方面对国内公办大学的国际化竞争力进行评估,通过量化建模、综合加权评分等方法计算,并以此为基础,进行等级评定。
京领新国际作为高端国际化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,对国内大学的国际化竞争力水平进行持续、深入的研究与分析。从2017年开始,京领新国际已经连续4年发布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系列榜单,旨在反映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和成果。
榜单全文
地区分布
本次榜单入选的大学共分布在全国133所城市。有10所及以上大学入选的城市有16个,依次为北京市、上海市、武汉市、南京市、西安市、天津市、杭州市、广州市、哈尔滨市、沈阳市、重庆市、郑州市、长春市、济南市、大连市、成都市,以下为这16所城市上榜的大学列表。
北京市:
上海市:
武汉市:
南京市:
西安市:
天津市:
杭州市:
广州市:
哈尔滨市:
沈阳市:
重庆市:
郑州市:
长春市:
济南市:
大连市:
成都市:
入选标准
中国大陆所有公办本科大学
指标体系
“中国公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评级500强·2020”榜单,将大学的国际化竞争力解构为国际化教育、国际化合作、国际化科研和国际化奖项四大维度,具体选取了:
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
●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及以上项目数量
●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数量
●海外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
●出国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
●ESI前1%学科数
●在Nature、Science发表论文数量
●ESI高被引论文篇数
●国际合作科研机构数量
●“111计划”数量
●诺贝尔奖数量
●菲尔兹奖数量
●图灵奖数量
●沃尔夫奖数量
●克拉福德奖数量
●拉斯克医学奖数量
共16个三级指标对公办大学的国际化竞争力进行评估。
数据来源
数据来源为客观数据,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、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、诺贝尔等国际奖项官网、各大学官方网站、各大学2019年教学质量报告、各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等。
教育部公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数据以官网2021年公开的全部中外合作办学中招生起止年份包含2019年的数据为准;
Nature、Science在Web of Science中的论文数据、大学官网公布的国际合作科研机构数据以及国际化奖项数据以2019年12月31日前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为准;
海外留学生人数、出国留学生人数以及学生总人数均来自于大学官方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或大学官网2019年12月31日前的官方公开数据;
ESI前1%学科数、ESI高被引论文篇数来源为2019年11月ESI数据库数据。
数据处理
在进行计算时,以上13项(海外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、出国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、ESI前1%学科数、在Nature、Science发表论文数量、ESI高被引论文篇数、国际合作科研机构数量、“111计划”数量、诺贝尔奖数量、菲尔兹奖数量、图灵奖数量、沃尔夫奖数量、克拉福德奖数量、拉斯克医学奖数量)各指标数量最多者为该指标权重下的满分,其他大学则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赋值。然后对大学在13项指标上的得分进行加权,令总得分最高的大学为100分,其他大学则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赋值。
对于每所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指标,计算方法如下:
· 如果该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包含大学,则此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指标得分为满分20分;
· 如果该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包含大学,但是包含大学内院系或独立研究生院,则此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指标得分为11分;
· 如果大学无任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,但是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,则按照表格内的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及以上项目数量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数量的权重计算中外合作办学指标得分。
由于公开数据标准不一致,对相关数据进行以下处理:
1.本榜单计算所用数据原则上包含本科、硕士及博士学历层次。如果大学官方公开数据未区分或未涵盖相应学历层次的,以大学官方公开数据为准;
2.如果大学官方公开数据涵盖其他学历层次且未做区分的,数据不予计入;
3.大学官方披露出国出境人数,但未说明具体学习或工作去向的,“出国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”指标均根据出国出境人数计算;
4.大学官方披露2019年海外留学生、2019年出国出境人数但是未披露2019年学校总人数,则使用大学官网能查询到的2020年或2021年学校总人数,计算“海外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”、“出国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”指标;大学官网未找到学校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学校总人数的,“海外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”、“出国留学生占学校学生总人数比例”指标不予计算。
指标评级
本次榜单在进行评分及排名的基础上,对公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综合排名及各一级指标进行评级。
其中,排名第1-3名的大学对应“5A”评级,排名第4-10名的大学对应“4A”评级,排名第11-30名的大学对应“3A”评级,排名第31-50名的大学对应“2A”评级,排名第51-100名的大学对应“A”评级,排名第101-200名的大学对应“200强”评级,排名第201-300名的大学对应“300强”评级,排名第301-400名的大学对应“400强”评级,排名第401-500名的大学对应“500强”评级。
附:一级指标评级
转载自京领新国标2021.08.31发布